你能辨清这味祛风湿、通经络、止痛的药吗?

2020-11-23

有个跑快递的小伙子,天天要背着大量的包裹,穿梭于各个写字楼之间,每逢暑热天气,便挥汗如雨,经常汗湿衣裳,加上肩部每天几十斤的负重,不到三十岁,肩背就经常疼痛难忍,严重时还会引起肩肘关节僵硬,活动不利,必须要用热水来慢慢敷洗,晚上才能睡个好觉。
后来连热水敷洗都不管用了,各种跌打药酒活络油,都不知道他用了多少遍,可这肩肘疼痛还是不断加重。一方面,事业才稍稍有成,工作不能放下;另一方面,身体又不能不管,可自己想管却觉得力不从心。
他找到一位懂中医的老先生给他开药,老先生念了五种药:海桐皮、桂枝、路路通、宽根藤、入地金牛各30克,煎汤熏洗患处。另外生活习惯上要少喝冷饮,少吹空调,少洗凉水,多准备几套衣服,特别是干爽的内衣裤,只要衣服一湿,就及时换掉。
这小伙子便回去用这外洗方,加上遵循老先生的教导,不单手的痹痛,关节僵硬,在短短一个月内彻底好了,更让他惊喜的是,以前每个月最少感冒一两次的情况也有所缓解,整个月下来一次感冒都没有过,现在背起几十斤的包裹来,跑上跑下,都不觉得吃不消了。

 

这个故事里老先生用到的第一味药海桐皮就是这样一味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膝疼痛,跌打损伤的药目前尚有46种常做海桐皮使用,其中《中国药典》1977年版曾将豆科刺桐或乔木刺桐作为正品收载,其后各版药典未再收载海桐皮。

 

而各地又根据各地不同的用药习惯,使用不同的基原。

比如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则将木棉科木棉作为广东海桐皮收载,而贵州、湖南则将五加科植物刺楸作为海桐皮入药,浙江则将芸香科樗叶花椒或朵椒作为浙桐皮入药。

 

造成该药材基原复杂的原因固然与各地区就地取材有关,以上不同基原植物的药用部位即树皮彼此性状相似,因此客观上容易混淆,至今亦是皮类药材真伪鉴别的重难点品种。

 

究其原因,与古代本草记载较为简略且错杂有关,对于该药材的本草考证虽然已有部分学者如谢宗万、姜荣兰、祁振声等对海桐皮的药用基原进行了考证,但多采取其中主流的本草所述形态加以界定,而历代本草在收录海桐皮基原植物形态时屡有增补,这个过程中部分存在错误纳入的情况,对此问题未加以详究,因此不同学者所用材料差异导致相互结论各不相同

 

看来,海桐皮药材的整个历史演变尚需要系统的梳理,做进一步深入考证,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这里给大家推荐本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海桐皮的本草考证》,作者对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海桐皮,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生境、药图、功效进行详细考证分析。

 

作者认为:作为非常用中药,海桐皮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海桐皮地方习用品较多,但历代本草中所描述的海桐皮的产地、植物形态及附图,明代中后期以前的历史阶段,所用基原为木棉B.malabaricum

 

 

自李时珍将不同桐类汇编至海桐条内,导致后世将豆科、五加科、马鞭草科植物混入,因豆科刺桐属植物与文字描述最接近,且药材性状亦有相似之处,因此为历代主流混淆品种,近代以来一度得以纠正,然受日本学者考证影响,复将豆科刺桐属植物混入。

 

此外地方习用品较多,浙江等地习用芸香科植物作为海桐皮使用海桐皮正品基原木棉从古至今均在广东一带,可视为道地产区。目前商品多以皮厚者为佳。基于系统梳理考证,建议海桐皮恢复历代主流基原即木棉作为其正品。

 

作者得出历代本草中所载的正品海桐皮应为木棉的干燥树皮,即为现广东省地方标准所收载并至今沿用的广海桐皮。而《中国药典》1977年版所收载的刺桐或乔木刺桐的干燥树皮在古代应为刺桐。

 

想详细了解海桐皮药用的历史变迁,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电子版。

 

来源:孟武威,詹志来.海桐皮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20(19):4798-4804
编辑:小令
审核:小也

 

 

 

· 完 ·

 

 

 

每天推送3条信息

别忘记点开“余下1篇”

文章好看就点“在看”

欢迎将本号设为“星标”

更新将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转载/加入读者群 请联络:gegeling49

 

 

 

 

好文推荐:

那一树火红的木棉花

 

 

 

 

 

 

 

原创投稿合作:cjcmmxinmeiti@126.com

商务合作(微信号):tcmrun

喜欢就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