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刊主编及两位副主编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2020-06-01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中国批准设立了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5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的决定》。昨天上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对“疫情防控”、“国防建设”和“脱贫攻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了表彰。全国共28人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其中《中国中药杂志》主编张伯礼院士,副主编黄璐琦院士,陈士林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被授予奖章及证书。

 

图中右三为张伯礼院士,右二为黄璐琦院士,左四为陈士林教授

 

在此《中国中药杂志》向获奖主编、副主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做主题发言

 

科技攻关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这次抗疫全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过去的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从过去的参加会诊变成了整建制的中医医疗队进驻各大医院病区、承包方舱医院,中西医结合救治也成为了中国方案的亮点。

 

在此次疫情期间,张伯礼院士带领团队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加快科研攻关,通过远程信息技术连接前线与后方,协同开展临床数据实时处理、基础研究同步推进等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一是首次完成多中心大样本新冠肺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二是经过临床研究的分析,总结了中医药对新冠肺炎临床疗效的特点和规律;三是建立了应对突发疫情中医药介入模式,形成临床救治与科学研究协同攻关方法和机制;四是开展了已上市中成药对新冠肺炎治疗作用的预测,对国家推荐标准三药开展临床评价研究;五是研发了“宣肺败毒颗粒”中药新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武汉报告中医药抗疫进展

 

黄璐琦院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大年初一,他带领医疗队出征武汉,直奔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金银潭医院。这支医疗队是第一个进入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也是第一个接管重症区的中医医疗队。黄璐琦院士还牵头承担了科技部疫情防治紧急项目“中医药防治2019-nCoV研究”,总结出临床经验方——化湿败毒颗粒。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成为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创新药物。经前后方协同攻关,中医诊疗方案经过3次优化,分别纳入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四、五、六版。

 

在贫困地区开展优质中药材种植生产是目前脱贫攻坚的有力措施之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研究员接受央视采访

 

陈士林研究员带领团队为贵州省道真县等32个贫困县开展了无公害中药材种植规划,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累计推广400余万亩。成功开展了人参、三七、紫苏等多种中药材的新品种选育。在云南文山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长期工作在技术扶贫第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企业文山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三七种植基地的土地租赁和生产用工带动了农户增收和劳动力就业,通过生产培训提高了干部和药农和技术水平。通过三七连锁农场及与农户的合作,仅优质三七栽培每年可解决20万人次的农民就业,带动3500户农民脱贫致富,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形成产业扶贫工程的典型示范。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开展评选工作,以宣传表彰积极投身创新争先行动,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方面成绩突出、贡献卓著、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以下是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完整名单。

 

综合自:中国科协,中国中药杂志、天津中医药大学、青塔,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杨驰
审核:李禾

为中医药打卡 ☟☟☟